首页 > 政务动态 > 市县动态

【打印】

【字体:

精细管理提品质 精准发力抓重点
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4-22 信息来源: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

  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市委、市政府“四城四区”和“一级两高三优四提升”战略布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全局中心工作,以稳求进、以进求质,不断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按照“目标化管理、图表化推进、制度化落实、规范化运转”的“五化工作法”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唱好服务主旋律,打好保障主动仗。坚持以“三项考核”为综合抓手,以“马路办公”和“城市管理者人人都是采集员”为着力点,2022年,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聚焦群众需求“靶心”,提升公用行业监管水平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市管理。编制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公用行业、综合执法等城市管理领域专项规划,修订完善水气热、排水防涝、极寒冰冻天气等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城镇燃气、生活垃圾和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强化“规划”执行“龙头”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二是开展城镇燃气综合执法行动。制定了《全市燃气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县级干部分包县市区的方式,成立专班和督导组,督促全市企业排查整治,同时,采取异地执法、交叉执法、夜间暗查等方式开展检查,重点对大型商业综合体、餐饮业用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商住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燃气使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场所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供气。同时,做好入户安全检查和宣传指导,提高居民安全用气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截至目前,检查燃气经营企业安全隐患1500余处,均全部整改,全市餐饮业用户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率已超过 90%。完成新建城市燃气管网16.57公里,新增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1.3万户,市城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坚守初心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在民生实事的“最后一公里”。为我市企业用水用气用热实现“一站式”办理,设立 “一站式” 服务窗口和线上 “水气热服务专区”, 实行告知承诺制 “ 零材料 ”容缺受理和“清单 + 告知承诺制 ”审批模式 , 取消规划图纸 、建筑区划界定等审查 , 实现当天申报 、当天审批 、当天拿证 。目前 , 水气热办理 环节由3个压缩至2个 ; 用水用气企业报装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工作日 ; 用热企业报装由4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同时,近期,我局联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企业)重新梳理办事流程,深度整合申请材料,共同推出了“水、气、暖联合报装一件事”和“水、气、暖联合更名过户一件事”服务,采取“一窗受理、集中审查、限时办结、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全面压缩报装时限和流程,真正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了市民群众满意度。四是提前谋划供热设施升级改造。督促热力公司对供热设备进行全面更新与维护,切实做好“冬病夏治”工作,对供热效果不佳的直管老旧小区设施进行维护升级改造,切实改善供热效果差的问题;加快推进5#、6#机组供热深度改造和供热首站改造工作,持续推动水气热管网建设向城区周边延伸。目前,市城区供热普及率达到86%。五是加强城市供水管网防疫保障。统筹推进城市“供水一张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布局,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加强供水生产区域卫生防疫,加大原水、出厂水、管网水采样检测频率,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强化二次供水设施消毒、监控等安全措施,供水厂区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确保城市供水安全。2022年,第一季度,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7公里,供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

   二、聚焦“四个一”提升城市防汛能力

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教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是立足一个“防”,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绘制防汛指挥联动工作流程图 、城市内涝风险区规划图 、中心城区防汛重点部位图 “ 三张图 ”,实现“一涵一策、一点一策 ”。 二是突出一个“实”,强化防汛演练。组建应急抢险队伍9支、人员2400人,开展城市防汛应急演练,结合城区防汛实际设定多个应急场景,全面检验指挥体系、部门联动、险情处置以及防汛设施设备性能、防汛队伍状态,切实提升防汛处置实战能力 。三是着眼一个“改”,加强设施改造。聚焦基础设施薄弱、内涝积水等实际问题,推进中心城区老旧排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和雨污混错接改造、立交涵洞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一季度,启动改造、增设雨水泵站12座,清淤疏浚雨水管道16公里,疏挖收水井1254座,安装、更新窨井设施2千余座;车行道人行道维修2320㎡、道牙维修486m;排查维修各类路灯设施隐患9689盏(根),敷设、更换电缆1226米。四是紧盯一个“巡”,桥梁安全度汛。落实市政桥梁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排查制度,按照“一桥一档一策”列出风险隐患台账,完善桥梁底数清单、桥梁评估清单、隐患改造清单、隐患销号清单,形成隐患整治责任闭环。目前,已排查桥梁 356 座次,完成安全隐患整改120处。五是注重一个“技”,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城市道路积水预警系统,与数字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通过视频监控以及桥涵水位监测系统、涵洞预警报警设施等方式,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水安全智慧管控调度与应急模块,提升智慧化应急处置能力。目前,在下穿式立交桥、涵洞等易积水点增设水位自动报警系统24处,24小时实时监测预警。

 三、聚焦“绣花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三项专项考核。以“绣花功夫”抓管理 ,以“工匠精神”促精细,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数字化系统平台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作用,研究制定《平顶山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和市政设施考核办法(试行)》,并把“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纳入数字化平台“三专项”考核系统,重点对全市118条主次干道、228座公厕、78所垃圾中转站考核评比,第一季度“三项考核”评比排名结果将适时向社会公示,实现以考核促整改、促规范、促精细、促长效的目标,开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精准、精细、常态、长效”的新路子,也是促进能力作风建设提升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管理标准规范。积极推行“路长制”“网格化”等管理模式,合理划分路段、网格层级和规模,统筹推进环卫管理、市政管理、社区管理等。以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区域为重点,营造干净、整洁市容环境。三是切实做好垃圾分类。优化垃圾分类设施布局,建立人工智能化分拣系统,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2022年,第一季度,在2021年的基础上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户数14万余户,共覆盖150个小区,覆盖率44%,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8000余份;处理垃圾渗滤液1.4万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7万吨。四是开展停车场整治。紧盯停车场备案手续、硬件设施、收费公示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有效解决停车收费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夯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第一季度共接市民举报停车场整治类问题12起,整改停车场9起,清理违规停车场3起;开通无感支付停车场31个,智慧停车场联网128家。五是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强力推进违规和高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对大型楼顶、落地、跨路(跨楼)的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排查,监督拆除高速路、沿街建筑物、各类办公场所设立的广告牌、标志牌,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严格落实大型户外广告安全监管责任制、设施安全检测备案制、设施安全隐患台账管理制等制度,定期对大型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及时发现、处置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 3000余人次、排各类违规安全隐患户外广告 3400 余处、拆除 2000 余处、加固维修 1500 余处。六是联合开展“零点夜查行动”。为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提升建筑垃圾监管能力和水平。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公安、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零点夜查”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零点夜查”80余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查处并责令整改违规运输渣土车13余台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