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关闭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11-28   来源:河南日报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视察时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高校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指南。

  地处红旗渠畔的安阳师范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校风学风、融入目标定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红旗渠精神进课堂、进科研、进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育人模式,推动铸魂育人走深走实。

  强化顶层设计,为提升红色育人成效提供坚强保障力

  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坚持红旗渠精神育人的办学特色和方向共识。

  学校党委制定《关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五育并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制度文件,明确提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体系,构建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特色育人模式,涵盖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学生实习实践文件等多个方面。

  完善校内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各单位和师生积极参与、红旗渠相关基地通力合作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了红旗渠精神育人从碎片化、随意性到科学化、系统化的转变,在具体操作层面解决了红旗渠精神育人的实践落地问题,为红旗渠精神落地见效提供了机制保障。

  融入课堂教学,为红色基因落地生根提供巨大推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中。

  把红旗渠精神与教学结合起来,推动红旗渠精神育人进课堂。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将红旗渠精神学习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融入课堂教学,出版校本教材《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的传承与弘扬》,制定课程大纲,开发校本课程,近5年全校累计听课学生超过8000人;将红旗渠精神纳入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同时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学校领导和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思政课及学校政治理论报告团进行政治理论宣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个层面、不同角度的讲解与阐述,用红旗渠精神武装大学生头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把具体事例和具体人物相结合、把历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切身感受红旗渠精神,从而增强教学吸引力和育人效果。每年组织学生到红旗渠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并计入学分,多次邀请红旗渠劳模张买江、优秀红旗渠儿女王生英等到学校巡讲,为红旗渠精神入脑入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成果”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红旗渠精神育人社会实践”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不断拓展红旗渠精神育人载体,投资70万元建成红旗渠精神育人全省虚拟仿真重点实验教学平台,增进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感知体验;组织学生党员拍摄红旗渠精神系列微党课、微视频300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长期推送播放,浏览观看量超过10万人次,使红旗渠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育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获批河南省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重点项目。

  打造思政金课。学校承办了河南省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展示了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受到全省师生广泛关注,据河南省教育厅官方统计报道,河南师生每5人就有一人在观看,直播当天观看人数高达652.6万。

  突出实践育人,为红色精神入脑入心提供强劲渗透力

  学校坚持把践行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的重要内容,用好鲜活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时代价值,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党员、激励师生、感召青年,让师生在“行走的红色课堂”中,回望品读体悟红旗渠精神,在感动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全校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开展各具特色、各显专长的实习实训活动,每年参与实践锻炼学生在4000人以上,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感悟上了新台阶,真正实现了从感动一阵子到践行一辈子的转化。学校将红旗渠精神列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必选课程,开展“重走红旗渠”实践教学活动,每年组织全体青马学员赴林州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现代化大型企业、全国优秀党支部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党支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徒步28公里重走红旗渠,真切感受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精神;奔赴林州市、滑县、内黄县、濮阳县等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形成调研报告300余份,涵盖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定期深入社区、农村、中小学校等地开展宣讲,足迹遍及广西、新疆、河北、河南4省10余市,累计宣讲百余次,受众超过10万人,“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获评“省级示范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团队等荣誉。

  目前,学校累计有200余支服务队赴林州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连续10余年送文艺进大山,年年赴基层小学援学助教,建有教育教学、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基地30余个,每年创作文化艺术作品400余件,服务当地群众7万余人次。学校学子毛潇萍被选拔为安阳市旅游形象大使,到全国数百个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红旗渠精神宣讲活动;赴林州“三下乡”服务队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三下乡’优秀志愿服务队”;《红旗渠建造者》入选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摄影创作项目,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历时三年,行程上万公里,足迹遍布林州500个村落,走访700余人,拍摄照片近10万张,汇编修渠故事5万余字,录制口述史视频4320分钟,剪辑人物专题片20余部,成了学校师生践行红旗渠精神的生动实践;从8万多幅照片中挑选出来精彩作品,举办“丰碑”摄影展,制作“丰碑”红旗渠建造者专题摄影展线上VR展厅,配以详细语音解说,让全校师生在感动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红旗渠建造者》作品集、人物专题片、肖像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优秀成果应用,学习强国首页推荐,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官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

  彰显文化自信,为红色文化浸润校园提供强大引领力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实施,坚持用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用好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文化精品,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让青年大学生接受红色基因熏陶、红色文化浸润,摒弃骄娇二气,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经风雨见彩虹,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始终把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开展红旗渠精神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题教育、“十个一”的主题实践、“中心+协会”的科研学术平台、“竞赛+训练”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校方扶持+学生自主”的运行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创新创业创优,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了安师人扎根基层、爱国奉献的优良品质,营造了敢闯敢干、勇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学校不断丰富红旗渠精神主题文化阵地,打造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展馆,展出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以及修建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动人故事,另一方面是关于学校坚持“三融三进”的典型做法和育人成效。学校着力将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展馆打造成党史“课堂”,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各单位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展馆参观学习,覆盖人数达万余人,成了安阳师范学院创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建设了红旗渠精神专题校园文化阵地,着力培育“红旗渠精神校园行”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通过邀请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红旗渠精神;通过举办书画展、朗诵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使红色教育更加润物无声地入脑入心。

  把红旗渠精神贯穿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组织“红旗渠精神我来讲”主题团日创意联赛,有效激发了基层团支部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激情和活力,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让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主题团日活动作为河南省唯一代表进行了全国仅有六所高校参加的“党史我来讲”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展演。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安阳师范学院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自强不息、创新创业、扎根基层、爱国奉献的毕业生,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郑桂桂,吃得苦、扎得下、靠得住、干得好的最美特岗教师任明杰,创办全国首家“打工青年艺术团”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的创新创业代表孙恒,以及相约赴西部的宿舍“三姐妹”“四兄弟”等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典型……

  新时代新征程中,学校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深入推动红旗渠精神走进青年,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魏光峰,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