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荟萃 > 城市更新进行时 > 工作动态

【打印】

【字体:

【第四期】推进邻里中心建设运营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

发布日期:2024-04-18 信息来源: 阅读: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将城市更新行动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邻里中心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拓展服务功能、创新运营模式”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有效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度、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助力城市更新,为群众幸福“加码”。目前,全市共建成邻里中心298个(其中,片区级10个,社区级68个,小区级220个),已全部投入运营。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工作融合,擎画基层治理“新蓝图”。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以“两建设、三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微改造)为抓手,大力建设集“政务服务、文化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养老、便民商业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邻里(乡里)中心,补齐城市公共设施短板。一是高位谋划推进。成立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洛阳市邻里中心建设工作导则》《2023年洛阳市邻里中心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建设任务、建立了建设标准、完善了政策体系,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有规可依。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在城市更新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了邻里中心工作专班,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动市住建、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相关市直单位同向发力,构建“市级统筹规划、县区具体实施、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一盘棋”,为城市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将邻里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到城市更新考评体系之中,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年考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进度精准掌握、工作及时通报、问题快速解决、观摩促进提升、考评比出亮点,保障邻里中心建设工作强力推进。

  二、拓展服务功能,推动资源整合,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聚焦拓展完善社区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按照打造“培育互助力量、融洽邻里关系”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的思路,孵化培育“三自组织”(自治组织、自乐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做好后半篇服务文章。一是注重政务服务下沉。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围绕“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便民利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内容,同时将劳动就业、城乡医疗、养老保障等高频办理事项下沉至邻里中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制定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推行一次性告知、现场办结、帮办代办等制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二是注重公共服务融合。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群体,广泛开展群众需求问卷调查,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通过社区组织孵化平台、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公园、就业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设置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技能培训、助餐托幼等特色服务。目前,17个社区精品书屋、7个城市书房已配建或迁移至邻里中心;建成各类社区体育公园224个、养老服务设施772个(191个与邻里中心结合运营)、依托邻里中心开展技能培训约1.9万人次,9000余人取证。三是注重“三自”组织培养。通过优化登记服务、强化人才保障、深化融合发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村)活动中心,降低注册资金要求,不断发展壮大“三自”组织,在邻里中心经常性开展活动的“三自”组织4933支(自治组织1777支,自乐组织1339支,志愿组织1817支),通过成立矛盾调解队、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不断提高群众基层治理参与度。自乐组织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文艺、体育健身等活动,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志愿组织推动建立志愿服务队、实行志愿积分兑换等形式,充分调动服务积极性,形成了浓厚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平台,集中宣传邻里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服务群体,使邻里中心成为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的地方。人民网、经济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先后对洛阳市邻里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河南省改革兴豫“红榜”案例以《邻里中心,托起家门口的幸福》为题,对洛阳市城市更新行动(邻里中心)先进经验进行了展播。

  三、创新运营模式,推动长效化管理,构建未来邻里“新格局”。强化市场意识,把市场思维贯穿项目谋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运用市场机制破解长效管理难题。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经营管理模式。政府出台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扶持政策,制定标准,通过国有平台公司、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与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省文旅集团等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合作,调动社会化力量,对文化、体育、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进行适度运营,规范服务,提高利用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社区体育公园盈利能力。二是给予资金倾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邻里中心管理运营。市级下拨专项资金398万元,用于社区精品书屋建设、社区文化合作社等群众自乐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文化艺术培训指导、举办音乐舞蹈、广场舞等群众性展演和赛事活动等方面。各县区利用补贴性资金1700余万元,开展各类培训班482个。三是引入市场运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通过股权合作、冠名资助等方式,引入产业投资基金、商业贷款、社会捐赠等资金支持。将公益文化演出、老年人“四助一护”、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等适合市场化的服务项目交由优质市场主体承担,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通过设立免租培育期、低租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直接入驻,以免费或者优惠价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专业公共服务。同时,植入生鲜超市、理发店、快递驿站等便民商业业态,促进长效化运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