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西工区行署路社区
城市更新 幸福升级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
在改革一线学全会精神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同学们,画画首先要会观察……”8月5日,洛阳市西工区王城路街道行署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堂艺术公开课正在进行。
进入暑假,行署路社区开启了“官方带娃”模式,党群服务中心更加热闹了。
“小区环境很好,出门有小广场和便民商店,生活很方便。”朱女士下班后来接孩子,准备到社区食堂买份饭再回家,她告诉记者,虽然住在老小区,但惬意又幸福。
朱女士的幸福感,来源于行署路社区的更新改造。
行署路社区共有23个居民庭院103栋楼。“这些居民楼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是标准的老旧小区。”行署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梅柯告诉记者,2021年,行署路社区改造成了洛阳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项目。
社区情况复杂,改造难度不小。“我们在调查和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体育广场改造、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改建、托育机构引进、社区阵地提升、小区机动车管理五项补短板工程。”王梅柯说。
将居民庭院集中连片,实现“小院变大院”;盘活闲置资源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雨污管网、老旧管线升级改造;整合商户打造低价优质的便民服务一条街……一项项改造“精雕细琢”,让行署路社区更具韧性,更加宜居,也让当地居民的幸福不断升级。
今年7月,住建部总结梳理了10个完整社区典型案例,行署路社区的改造经验入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行署路社区将问需于民贯穿改造升级始终,形成了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下一步可在全省层面进行复制推广。
行署路社区的成功改造,是我省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我省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和“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坚持先体检后更新,下足“绣花功夫”,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让老城旧貌换新颜。
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内,裸眼3D动画为游客全景展示3600年前的郑州,让城市历史文化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出现在街头,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一个个老旧小区、老厂房华丽变身……
家门口的点滴变化,既是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今年,我省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610个,目前正有序推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不断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完善城市更新的政策机制和法规标准,以好小区、好社区、好街区、好城区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让城市更具活力、发展更有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