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四措并举”成功创建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市
为全面打造连续贯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来,濮阳市“四措并举”加大市本级无障碍设施集中建设和改造力度,市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信息化建设、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等无障碍设施日臻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年5月,濮阳市被河南省住建厅授予“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市”荣誉称号。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濮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无障碍环境建设办公室,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库,多次检查指导项目建设与改造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完成整改。濮阳市督查部门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将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创无障碍环境试点城市的良好局面。在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条街宣传,设置系列宣传展板,向居民发放宣传页10000余份,并通过广播、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广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明确责任,部门联动。印发《濮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责任单位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市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单位加强与国家和省级部门沟通,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市财政部门对需财政投资的项目做好资金保障,有效推进了项目实施。市民政局协调各区重点实施全市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机构、婚姻登记、救助、殡仪、精神卫生康复、残疾人服务建筑物及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相继完成2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1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个县级特困供养中心、5个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完成1268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市住建局将138个居民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做到小区改造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步提升;市残联、乡村振兴局联合制定《濮阳市2022-2025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完成38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实现市城区“三类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市卫健委加大市本级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新建综合(专科)医院无障碍设施建设达标率100%,已建综合(专科)医院无障碍设施改造达标率75%以上。
三是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编制《濮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2-2035)》,印发《濮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对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出明确要求。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率先完成京开道、昆吾路、五一路、卫河路、南海路等十余条道路盲道改造;完成濮上广场、论语广场、中心广场等城区大型公园、广场无障碍坡道、园内道路坡化、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改造。在胜利路、建设路、黄河路、五一路等人流密集场所率先安装11处行人请求式过街设备。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率先完成市直属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新建学校、幼托无障碍环境建设率达100%。在新建的7座汽车加油站,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位,在万达广场、环球港等大中型商业建筑设置30条无障碍通道。在市图书馆老馆、新馆各配置2部直升梯,建成无障碍阅览室,配备百册盲文图书、台式电子自视器、一键式智能阅读机。在华龙区和开发区分别选择部分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摸底调查,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为市本级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提供了经验。
四是强化监督,注重管理。一年来,全市累计投资1550.76万元,相继实施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居住建筑建设与改造和信息交流等无障碍设施项目1631处。各责任单位兼顾项目建设改造与监督管理,有效发挥无障碍设施作用。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区分别依托“一网通管”管理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做好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监管维护,明确专人对无障碍设施开展日常巡查。市无障碍办聘请社会监督员,义务监督各责任单位无障碍设施项目建设与改造,对“12345”市长热线受理的无障碍设施损坏、被占用等群众举报,及时督促责任单位完成整改,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发挥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