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评价 ▎河南嵩县:乡村“蝶变” ,绘就振兴新图景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2021年,嵩县被列为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团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查找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针对性建议。
以此为契机,嵩县积极构建“开展评价、查找问题、推动解决”工作机制,围绕“缩小城乡差距、补短板提质量”目标,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通过持续提升集镇建设质量、加快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步伐、培育特色产业等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乡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融合打好“幸福底色”
“以前,村里年轻人大都在外出打工,老人小孩照顾不到。现在会点种植、加工技术的都在里边干活,离家近钱也不少挣!”8月10日,说起药材产业园带来的好处,家住嵩县田湖镇窑店村的韩彩霞兴奋不已。
韩彩霞家门口就业是嵩县实施集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针对“县城承载力不足,人口集聚能力弱”评价,嵩县坚持以集镇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编制集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把加快中心集镇、中心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细化集镇功能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强化管理水平等,全力构建“一心两翼三片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集镇建设提档升级,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田湖药材产业园万亩丹参基地
聚焦功能提档升级。抓实用好中心村建设、产业配套布局、基础设施强化“三大抓手”,致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集镇提质扩容,不断开创集镇建设工作新格局。在中心村建立党总支、产业发展协会、农村资产资源交易平台、“7+N”党群服务中心等,下沉专业服务力量、下放基本服务权限,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截至目前,共建设50个区域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200多个村抱团发展。
布局产业“谋新局”。依据产业发展类别,集镇产业特色,配套仓储库房、加工车间,规范建设专业产业园和农贸集散市场,通过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电商交易等运输销售渠道,促进集镇经济发展。田湖镇依托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打造嵩县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带动20000余人就业。
目前,嵩县完成5个试点集镇规划编制,塑造集镇特色风貌;加快推进16个乡镇道路提升、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闫庄、德亭等5个乡镇三线入地工程,新建和改扩建7个农贸市场;推进田湖两程故里文旅产业园提升项目、闫庄镇黄牛产业园区项目等39个产业项目建设,争创电商、旅游2 个特色集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良性互动。
环境改善缔造“梦里老家”
“还是在村里养老舒适安逸,道路平整舒坦、用水用电方便。自来水、坐便器,跟城里没有两样!”说起为啥不在城里养老,车村镇车村村张瞎娃老人有话要说。
城乡供水排水一体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提升,让水窑水缸、烧柴做饭、旱地入厕成为历史。行走嵩县,星罗棋布的诗意乡村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尽享宁静怡然。
黄庄乡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合村豆腐店——村中微景
针对评价报告中提出的“供水安全性及稳定性问题有待提高”“水冲式厕所普及率低,农村污水治理仍是突出短板”等问题。嵩县把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作为落实城市提质、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的突破口,坚持全域统筹、供排一体、市场运作,初步探索了符合县域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路径。
制定乡村建设导则,引导乡镇有序、规范、创新推进乡村建设。结合各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发展水平,突出运营思维和业态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318个行政村基本完成规划编制,黄庄乡三合村经验做法作为洛阳唯一入选国家村庄规划优秀案例。
聚焦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全力打造村景驿站、篱笆经济、街巷亮化、特色庭院“四大彩点”。整合资金1.25亿,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98个,建成生态伏牛1号等3条无目的地自驾游线路,乡村宜居环境越变越靓。
聚焦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打通堵点。今年投资15.8亿元,全县310个行政村供水管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在做精细化提升;排水方面,已经完工86个村,有104个村正在建设。目前,整合资金3.3亿元,规划实施了250个乡村建设促提升项目。
车村镇天桥沟村航拍图
得益基础设施提升和4A级景区木札岭的旅游加持,全镇打造了8个精品民宿村、70余家精品民宿,300余人实现就业。
“车村镇依托‘伏牛山百里山水画廊’,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打造精品主题民宿、百里生态旅游廊道,大力推进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嵩县乡村建设评价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副教授王劲说。
特色产业解锁“致富密码”
针对评价报告中“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财力弱、就业带动不强”等问题,嵩县着重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出发,着力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家门口每月能拿万把块,皂角刺产业让俺走上了致富路!”8月9日,在九皋镇中药材(皂角)产业园,说起“刺手宝贝”,56岁的货车司机高芳娃说道,“就拉2吨,轻车熟路,天天有活干!”
高芳娃所在的产业园2020年建成投用,目前入驻相关专业合作社等30余家,生产加工皂刺切片(饮片)等中药材2000吨,带动了仓储、电商、物流、培训产业发展,实现1.5万人务工。
嵩县地处伏牛山区,生物资源多样,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该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有中药材1300余种,是伏牛山道地药材产区,素有中原“天然药库”之称。
近年,该县按照中药材产地适应性原则,规划出了南部深山产区、中部浅山产区、北部丘陵产区等3个区域,培育了“林、牧、烟、药、菌、桑蚕”六大产业,着力打造了丹参、柴胡、皂刺、连翘、山茱萸、黄精“六朵金花”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
今年4月,“中原药谷”首届伏牛山中药材交易会在嵩县成功举行。同时,依托省级中药材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育行业龙头企业13家,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2022年至今,累计投入2.96亿元引导支持资金,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洛阳嵩县“中原药谷”首届伏牛山中药材交易会
通过制定《嵩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指导意见》和奖补政策促进流转,该县流转38.1万亩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中药材、烟叶、食用菌、蔬菜及水果等特色产业种植。目前,嵩县耕地流转面积占比为62.1%,高于河南省样本县平均水平(47.0%)和全国样本县平均水平(34.4%)。
目前,嵩县建成田湖万亩丹参、大坪万亩连翘、何村万亩嵩胡、车村万亩黄精、九皋万亩皂刺等5大万亩中药材基地乡镇,全县中药材面积约60万亩、产值达60亿元。
“乡村建设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全面评估县域乡村建设发展现状,强化评价成果运用,实现了‘借智借力’‘借梯登高’,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嵩县副县长张宏业表示。(郭培娟 王博 曹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