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智”理 地上民安——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河南模式”
当前,受极端天气影响,城市内涝让多地排水系统经受巨大考验;有的城市地下管网因年久失修、问题错综复杂,易引发燃气爆炸等安全事故;有的城市发生地面塌陷或桥梁垮塌……如何守护好城市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河南省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切实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的使命新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和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全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2023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要求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2024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高,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有专家表示,城市各类生产生活要素高度聚集,城市功能结构日趋复杂,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呈现灾害耦合、事故连锁等新特征,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迫在眉睫。
民生为重安全为先
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一项安全责任重、公共性高、涉及面广的民生工作,任何环节故障或破坏都可能影响整个城市系统的功能,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据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处副处长王纪伟介绍,河南省结合中部省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本着少投入、多干事、可落地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政府高位推动,统筹协调建设。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工作,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先后编印《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了一系列协调联动推动机制。
整合集约建设,强化协同联动。坚持整合集约原则,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监测系统,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同时,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城市体检更新等工作有效衔接,推行“市、县一体化”模式,实现资源再利用和技术共融通。
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提质增效。河南省探索提出了“三高”区域风险点位划分和管控制度,优先对高风险、高敏感、高后果区域风险点位开展监测,分步推进,避免全面撒网。同时,政企联动共建,政府与企业同向发力,共同推动工程建设,实现数据互通、预警联动、共治共享。
开封实践以“智”促治
2022年,开封市被列为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城市。通过政策驱动、技术赋能、试点示范和系统规划,开封市高标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不断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一凡表示,开封市坚持把城市安全作为大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推进之初就聚焦城市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突发性风险,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深入谋划推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全市一盘棋”解决好跨部门、多行业的沟通衔接,条块结合、协调联动,汇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开封市创新提出“机制+数据+共享”三位一体模式,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城市生命线监管系统,让城市机能焕发新活力,地下安全风险受控可控。
开封市以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公共安全科技,感知城市运行状况,做到基础数据明、巡检数据清、监测数据准,确保城市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了城市运行风险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防范。
加强数字化监测,做好前置预防。运用视频智能化识别手段对城市管理的痛点难题问题提前感知、提早预防。如在处理第三方施工导致的管网破损难题时,开封市利用全市2万路雪亮工程监控,自动抓拍识别施工围挡、道路挖掘等行为,推送预警信息至执法人员和有关企业,及时组织联动处置,有效防范了第三方施工破坏事故的发生。
加强数字化调度,高效应急处置。聚焦非常态下的城市治理风险特征,依托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全力打造“智能化、实战化”智慧应急大脑,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如在城市防汛工作中,运用科技赋能、远程监控、智慧防汛等新办法和新方式,实行“一盘棋”指挥调度、“一本账”责任联动,形成“责任清、机制顺、队伍强、基础实、反应快”的防汛新模式。
加强数字化管理,确保长效安全。聚焦城市生命线常态长效安全,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下好绣花功夫。对所有使用燃气的商户建立“汴燃码”,形成了“餐饮商户自查、企业安检、政府抽查、公众监督”四方共治模式。
“当城市学会在地下生长智慧,在地面展现温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城市让生命更安全’的跨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在纪录片《大国建造》第四季《城市脉动》中这样说道。当前,安全、韧性已经成为衡量幸福生活的新标尺。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从“被动接招”转向“主动出击”,从“人力洪流”到“数据智防”,河南省正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治城如绣花”的新时代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