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存量资源 补齐设施短板
老旧小区往往位于城市老城区,本身可利用土地、空间少;老旧小区改造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实现存量挖潜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近年来,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先拆违后建设,统筹改造小区和周边空间资源,盘活利用闲置房屋、空闲边角地等增加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同时,注重保留小区风貌,让居民留住记忆。
小区与片区相结合
【经验】打破“小区问题小区解决”的思维惯性,秉承“设计引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理念,将零散小区整合成片区统筹推进改造,整合小区内外土地、房屋等存量资源,系统化改造建设完整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形成改造一片、联片成区、带动全局的局面。
【实践】河南省洛阳市印发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统一实施规划、设计、改造、管理,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比如,西工区民航家属院与周围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房屋年久失修、公共通道狭窄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小区各有各的墙、各走各的门,公共区域失养、失修、失管情况严重。当地对上述小区的水、电、气、暖、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拆除小区之间的围墙,推动“小院子”变身“大社区”,社区还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六和家园”。曾经闲置的活动中心和储藏室被改建为占地4000平方米的社区邻里中心,设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托育托管中心、社区团购室等。“到这里就像开‘宝箱’,不仅能学习书法、摄影、短视频剪辑,还能享受到价格实惠的艾灸等中医服务。”“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做作业,还有人教剪窗花、制作糖画,孩子在这里能开心学习、活动……”在邻里中心的留言墙上,居民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湖南省湘潭市探索“集中连片、系统改造、共建共享”的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小区属性相近、产业配套相关、文化脉络相联原则,划定一批“美好社区”作为改造实施单元。同时,精准编制改造方案,严格规范建设程序和施工流程,通过实施系统化改造,有效推动小区内外、地上地下、平面立面基础设施联动更新,实现功能提质,促进管理提效。
其中,雨湖区沿江段老旧小区房屋多数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环境脏乱差、物业缺失、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凸显,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当地按照“整体规划、连片更新”理念,打破传统小区的局限,将沿江段大码头、古梁巷和关圣殿3个社区,划分为一个改造实施单元。聚焦改造清单(“水电路气网梯安治”和“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有效解决片区内基础设施破、交通组织乱、环境品质差等问题。
拆违与新建相结合
【经验】坚持“先治理、后改造”,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力量进小区,与社区共同做群众工作,推进违建拆除,实现拆违治乱、拆违还路、拆违增绿、拆违促建。
【实践】河南省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坚持清理整治违法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开封市按照先拆后改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城管(综合执法)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通过深入开展居民自拆、助拆、带头拆及专项行动拆等方式,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拆违拆临各项工作,既拆出了好环境、好风气,也为实现老旧小区全面改造打下良好基础。比如,鼓楼区州桥街道大多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且很多是“弃管楼”。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推动,查清症结,经过多月奋战,共拆除老旧小区违建400多处。
三门峡市部分老旧小区存在建成年代早、配套设施老化、服务设施不全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当地积极组织居民主动参与拆除违章建筑、清除小区杂物活动,整合利用小区内的空地和周边边角空地,以共建共享的方式,为停车位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清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在实践中,商洛市全面排查摸底小区自建柴棚等乱搭乱建情况,并建立台账,广泛宣传动员拆除违建,拓展公共生活空间。
比如,商州区安居巷小区以前柴棚、废弃门房、私自搭建的储物间等建(构)筑物多达357处(个)。当地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通过实地勘察、走访小区居民、询问社区干部等方式,全面摸清了小区内违建的位置、数量和规模,及时组织机械、人员对违建进行彻底拆除。“仅仅十几日,我们拆除安居巷小区柴房210间、违法建设860平方米,对拆除的公共区域进行硬化,增设停车位、充电桩,因地制宜实施绿化、亮化、美化,让居民出行更方便、居住更舒心、生活更美好。”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看到小区环境因拆违而变好,住户们纷纷对该项工作表示支持。“柴棚拆除后,两栋楼之间被打通了,小区都敞亮了,看着就舒心。”住户肖先生激动地说。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经验】兼顾功能完善和历史传承,在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的同时,展现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实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老旧小区改造强调“融合更新”,既要提升居住品质、城市功能,也要做好文化保护和传承。
莲池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专门请来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深挖古城文化底蕴,将历史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居民成长记忆有机融合,为老旧小区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该区先锋机械厂前身是制造步枪的国营军工厂,曾在历史上创造56天建厂、56天出产品的“双56”奇迹,该厂宿舍区是一个有历史价值的老旧小区。设计团队运用文化墙展示、雕塑情景再现等方式再现历史场景,在小区门口利用休闲空地增建了“先锋之路”主题公园;将小区内废弃的锅炉房改建为展览馆,展现先锋机械厂的发展历程,通过居民提供的老照片、老物件等,复现先锋机械厂的辉煌历程,延续场所记忆的同时焕发小区活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将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合理规划连成片区,提出突出片区特色、凸显历史文化底蕴的改造指导思想。在禄钢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当地依托禄丰钢铁产业70年的发展历史,实行保护性改造和开发。修复禄丰钢铁厂子弟学校、工人俱乐部等历史建筑,禄钢历史墙体绘画、钢铁工业雕塑、历史老照片墙融为一体,把原社区老旧街道建成“红色记忆老街”。精心收集原禄丰钢铁厂生产生活老物件、老照片,建成“记忆禄钢展馆”。“我在原禄丰钢铁厂工作了30多年,对厂区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怀有深厚的感情。老旧小区改造后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不仅留住了记忆,还方便了生活。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生活更加舒心了。”社区工人花园小区居民张大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此外,江苏苏州、福建福州、西藏拉萨等地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相结合,改善街区基础设施的同时,“原风貌、原居民、原味道”地保留老街老巷老家园特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