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人大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人大建议

【打印】

【字体: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3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12 信息来源:

  豫建复函〔2024〕81号

尊敬的陈树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市内涝的建议”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全省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扩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自然透水表面硬化比例不断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加大等都导致城市雨水快速径流、渗透和积存能力受限,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加持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我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要求和省政府有关安排,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工作谋划,完善政策体系。印发了《河南省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河南省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方案》《河南省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加强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城市建(构)筑物地下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排水防涝改造技术指导意见》《河南省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纲要》《河南省城市中心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纲要》等系列文件,为各地聚焦问题短板弱项,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

  (二)规划统筹引领,构建完整体系。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防洪排涝、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系统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一是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明确防洪、消防、抗震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适度提高生命线工程冗余度。二是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特征,优化防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区,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中的渗透性表面。三是划定中心城区重要基础市政基础设施黄线,确定基础设施用地控制范围,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三)强化信息支撑,提供工作效能。根据隐患排查和内涝风险评估情况,编制完成内涝风险“一张图”,将城市管网、河道、中高风险区域内重要设施、城市积水易涝点、排涝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信息绘制在一张图上,让城市内涝风险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涝隐患排查整治和清淤疏浚,仅2023年,就完成管网清淤疏浚6858.3公里,清挖各类雨水井和检查井58.5万座,排查整改隐患1028处。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已全部建成城市排水防涝智慧指挥平台,累计布设物联感知设备268万余个,已判定“三高”区域风险点位3512个,已实现运行监测3295个。

  (四)充实应急队伍,加强救援力量。截至2024年5月,全省已建立积水抽排类、城市运行类、城管执法类等各类抢险队伍814支、3.8万人。城市大中型移动抽排设备和抽排能力由2023年的94台,9.73万方/小时增至284台、37.5万方/小时。2022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以练为战,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五)强化气象支撑,突出应急预警。加强城市内涝气象基础支撑,强化技术攻关和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能力和气象服务城市内涝的科技支撑能力,9部S波段和7部X波段雷达组网应用,实现对暴雨、强对流天气重点关注城市区域的智能识别,助力城市内涝治理。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属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细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防御指引。持续做好县级以上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修编工作。

  (六)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协同联动。省防指接到气象预警信息,提前3天组织应急、住建、气象、水利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认真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及洪涝灾害的影响区域和程度,评估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产生的不利影响,科学部署防范应对措施。严格执行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针对高等级气象、水文预警信息,一旦达到防汛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提前2天在重点地区关键部位预置抢险队伍和排水设备, 一旦发生险情,迅速果断处置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七)聚焦项目建设,推进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全省完成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694个,完成投资151.5亿元,累计新增和改造排水泵站规模约400立方米/秒,治理城市河道500余公里,新建污水管网约4500公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约3000公里,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2900公里。2023年增发国债支持的209个排水防涝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5.15亿元。您在“建议”中指出的新乡市几处积水点问题,均已完成改造。

  二、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汛期防涝准备。目前,各地已完成开展排水管网、泵站闸门、行泄河道等排水除涝设施和桥梁隧道、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房屋和住宅小区以及各类地下空间的隐患排查整治和清淤疏浚,确保排水管道的畅通。同时,我们正在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城市内涝监测和预警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结合内涝模型分析数据、辅助决策,及时作出科学准确的内涝预警,第一时间将预报信息、工作指令发送给社会公众和相关责任人。一旦达到防汛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二)系统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持续实施“六项工程”(城市排涝行洪通道畅通工程、排水管网系统提升工程、雨水泵站提升工程、重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建筑物地下空间排水防涝提升工程、雨水源头减排和雨水调蓄工程),推进排水管网系统提升、泵站提升建设和易涝点易涝区整治等工作,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国债资金支持的排水防涝项目建设实施,补齐排水防涝设施能力短板和应急抽排能力短板。

  (三)推动既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实施新乡市西孟姜女河(卫滨区)综合治理工程、新乡市凤泉区西四支渠水系防洪除涝连通工程等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尽快发挥效益。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尽快开工建设新乡市卫河共产主义渠综合治理工程、新乡市东孟姜女河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

  (四)持续做好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宣传普及气象科普知识,传播极端天气气候风险识别、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持续做好灾害性天气科普宣传,开展伴随式全媒体“一过程一策”气象科普联动。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群众参与度,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防涝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五)提高城市内涝气象基础支撑。进一步提高城市内涝气象基础支撑能力,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推动城市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入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指挥系统,探索新技术、新渠道应用,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应用效率,全力做好城市内涝气象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