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31号建议的答复
豫建复函〔2025〕63号
尊敬的胡剑兰代表:
您好!您和李艳、李喜歌等七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潮汐公厕”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省环卫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厅职责,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全省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厅高度重视公厕的规划布局和建设,高标准提升改造和规划建设了部分城市公厕。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50337-2018)相关标准,城市公厕平均设置密度应按每平方千米规划建设用地3~5座选取。截至目前,全省城市范围公厕共有16797座,各地公厕平均覆盖率总体符合国家标准,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千米约4座,其中郑州市、洛阳市部分区域已达到超国标水平。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公厕精细化管理。督促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公厕管理制度,督促管理单位及时做好损坏设施的维修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公厕保洁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保洁作业流程,提高保洁服务质量,切实做到公厕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设施完好可用,为市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用厕环境。
(二)积极完善便民如厕服务体系。指导各地要积极引导宾馆、星级酒店及沿街单位将内部卫生间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建立健全开放激励机制与服务标准。同步加强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公厕信息指示系统建设,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及时更新开放单位如厕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游客提供准确、便捷的如厕指引,有效拓展城市公厕服务供给,切实满足群众出行如厕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潮汐公厕” 宣传推广。指导各地环卫主管部门要联合文旅等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 “潮汐公厕” 宣传力度。综合运用线上媒体平台与线下宣传阵地,广泛普及 “潮汐公厕” 功能特点、使用规则,引导市民和游客了解其动态服务模式,合理选择使用时段,充分发挥便民设施的最大效能。
(二)加强重点区域“潮汐公厕”建设。积极配合文旅等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在旅游景点、商圈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新建潮汐公厕,设计环节着重考量私密性与舒适性,同步规划建设第三卫生间,满足特殊群体需求。同时,引入物联网感应装置,动态监测如厕人流量,通过智能闸机自动调节男女厕位比例,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打造便民、智能、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强化潮汐公厕动态管理效能。指导各地结合客流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科学制定潮汐门开关时间、阶梯式卫生清洁标准等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与文旅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针对节假日、文旅节庆等特殊时段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动态调整管理方案,切实提升公厕应急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市民游客高频次如厕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