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0480号提案的答复
豫建复函〔2025〕79号
张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河南省生命线工程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提案》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工作的高度关注!提案剖析了我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存在的短板弱项,系统提出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对提升我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国家金融局河南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结合职能,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生命线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立足中部省份发展实际,强化设计引领,统筹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了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整体设计,统筹集约建设
全面梳理分析我省资源优势、建设需求和运行痛点,整合现有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集约建设。一是抓好系统整合。充分运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监测系统,因地制宜推行“市、县一体化”模式,减少软件开发成本,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再利用,技术共融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搞好工作结合。坚持把城市生命线工程与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城市更新体检、老旧管道更新改造等有效衔接,降低政府行政资源成本,提高建设成效。三是突出建设重点。探索提出高风险、高敏感、高后果重点区域点位划分和管控制度,组织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找准城市安全“病因”,摸清安全风险底数,优先对“三高”区域风险点位开展监测,急用先建,减少投入。四是政企联动共建。区分明晰政府企业建设责任,政府企业同向发力,推动政企联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预警联动、共治共享。
(二)加强指导,规范有序推进
统筹考虑我省实际,强化政策指导和标准引领,推动城市生命安全工程合理有序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制度。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二是坚持标准引领。编制印发《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南(试行)》《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河南省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对建设内容、技术路径、联运处置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三是加强调度评价。建立进度月报、定期通报调度等工作机制。坚持以评促建,出台《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考评办法》,分年度对各地建设情况进行考评,依据评价结果,下发通报,奖优罚劣。
(三)市场引领,打造产业高地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市场为抓手,积极谋划打造布局培育我省生命线安全产业。一是强化政策支撑。统筹考虑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发展问题,把培育发展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二是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组建了城市生命线工程专家技术团队,成立了城市生命线工程专家库,提升我省城市生命安全工程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能力水平。三是壮大培育产业。开展老旧管网智能化改造,加强物联传感器设施设备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培育发展物联产业,聚焦重点领域,指导建设中原科技城等2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前沿技术布局和产品试点应用。四是做好市场对接服务。积极发挥我省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配合省工信厅等单位组织召开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等多场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金融支持,提高产业链水平
积极破解资金难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一是设立奖补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协调省财政设立1.35亿元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奖补资金,用于市县开展智能物联传感设备布设和运行监测系统建设。二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印发《关于2024年持续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通知》,引导省内银行机构对包括从事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的民营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指导省内银行机构对包含城市生命线产业专业园区小微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创新推出“园区贷”,为企业精准定制金融产品,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政府专项债支持。国家“两新”“两重”政策分别把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纳入支持范围,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推进制度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编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规范建设内容路径;加大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发挥好技术专家团队的力量,强化技术指导帮扶,推动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及产业协同发展。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城市生命线工程物联感知设备质量常态化检查检测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检测相关技术标准,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力度,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领域,以产品质量提升推动形成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高质量协同发展。
三是加强产业支持。协调配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围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支持服务工作,继续推动做好产业园区、产业链条的布局建设和培育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城市生命线产业信贷投入力度,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发展相关的供应链金融和订单金融。指导银行业将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与全省“7+28+N”产业体系有效对接,建立完善企业名单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恳请继续监督指导,共同推动城市生命线工程与产业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